地图 - 威蘭 (Welland)

威蘭 (Welland)
威蘭(Welland)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尼亞加拉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坐落尼亞加拉區的中部. 貫穿市内的威蘭河和威蘭運河皆在該市發展史中擔當重要角色,而該市亦有鐵路通往多倫多和水牛城等地,因此素有“鐵路與水道的交匯處”(where rails and water meet)的稱號. 據201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所示,威蘭市有50,631名居民.

美國獨立戰爭後,大批效忠英王的十三州殖民遷居至上加拿大,當中部分人於1788年在現威蘭市所在落戶. 1812年戰爭中的庫克斯磨坊戰役(Battle of Cook's Mills)於1814年10月19日在現威蘭市東部發生 ,英軍成功擊退美軍,為該場戰爭中最後一場在現加拿大境内發生的戰役.

1820年代,尼亞加拉地區商人威廉·咸美頓·梅里特(William Hamilton Merritt)倡議興建運河貫穿尼亞加拉半島. 建議中的運河北起安大略湖畔的達爾豪西港(Port Dalhousie),向南通往現威蘭市所在後,改沿威蘭河向東通往尼亞加拉河(兩河匯合之處為尼亞加拉瀑布的上游),再沿尼亞加拉河南至伊利湖 ;項目因此以威蘭河之名稱為威蘭運河. 第一代威蘭運河於1824年11月24日動工 ,1829年11月29日落成,再於1833年進行改建,當中包括興建從現威蘭市往南直達科爾伯恩港(Port Colbourne)的水道. 改建項目包括在現威蘭市中心所在興建一條木製高架輸水道讓威蘭運河跨越威蘭河,該帶亦因此名為“輸水道”(Aqueduct).

木製輸水道後來改由一座石製輸水道取代,而聚落亦於1844年11月14日以梅里特之名改稱梅里茲維爾(Merrittsville) ,並於1851年脫離林肯縣改歸威蘭縣. 梅里茲維爾於1858年7月24日正式建制為村,並同時以流經村内的兩條水道改稱威蘭;威蘭村於1878年1月1日更改建制為鎮,再於1917年7月1日改制為市.

威蘭市於1950年1月1日首度擴充市界,從霍魯鄉(Thorold Township)併入約300英畝土地,再於1961年從霍魯鄉、克羅蘭鄉(Crowland)、皮拉姆鄉(Pelham)和含伯斯頓鄉(Humberstone)併入土地,市面積擴大至8,628英畝,市内人口達36,094人. 安省政府於1970年將威蘭縣與林肯縣重新合併成尼亞加拉區,同時將克羅蘭鄉一半範圍、含伯斯頓鄉一大片地域和霍魯鄉一小部分併入威蘭市.

政府於1966年5月批准在威蘭市外圍為威蘭運河興建一條新水道,以取代長14.6 km,途經威蘭市中心的原有運河路段. 新水道於1967年動工,1973年3月通航. 威蘭市介乎新舊水道之間的地域差不多成為一座人工島,僅於鎮線隧道一帶以一小片土地相連;當局填造該小片土地來截斷舊水道,以興建通往鎮線隧道的行車道路和鐵路軌.

威蘭市再先後於1975年和1986年從霍魯市和皮拉姆鎮併入土地,市面積擴大至21,260.5英畝.

 
地图 - 威蘭 (Welland)
地图
Google地球 - 地图 - 威蘭
Google地球
Microsoft Bing - 地图 - 威蘭
Microsoft Bing
诺基亚 - 地图 - 威蘭
诺基亚
開放街圖 - 地图 - 威蘭
開放街圖
地图 - 威蘭 - Esri.WorldImagery
Esri.WorldImagery
地图 - 威蘭 - Esri.WorldStreetMap
Esri.WorldStreetMap
地图 - 威蘭 - OpenStreetMap.Mapnik
OpenStreetMap.Mapnik
地图 - 威蘭 - OpenStreetMap.HOT
OpenStreetMap.HOT
地图 - 威蘭 - OpenTopoMap
OpenTopoMap
地图 - 威蘭 - CartoDB.Positron
CartoDB.Positron
地图 - 威蘭 - CartoDB.Voyager
CartoDB.Voyager
地图 - 威蘭 - OpenMapSurfer.Roads
OpenMapSurfer.Roads
地图 - 威蘭 - Esri.WorldTopoMap
Esri.WorldTopoMap
地图 - 威蘭 - Stamen.TonerLite
Stamen.TonerLite
国家 - 加拿大
通貨 / Language  
ISO 通貨 規約符號 有效数字
CAD 加拿大元 (Canadian dollar) $ 2
ISO Language
IU 伊努克提圖特語 (Inuktitut)
鄰里社區 - 国家  
  •  美国